博亚体育新型储能 广州为什么能?
发布时间:2023-06-29 14:16:44

  博亚体育广州项目,该项目是广州首个大型光伏制造业项目,又一个投资百亿、产值百亿“双百”重点项目选择落地黄埔。

  这是一场共赢。TCL看中黄埔的产业生态,当天集中动工签约166个项目中,28个是新型储能项目,而光伏与新型产业关系密切,聚链成群“抱团”发展。黄埔是希望通过引入龙头企业项目,撬动整个新型全产业链。

  新的城市“排位赛”已经在全国打响,从全国到全省,大城市想要新动能,中小城市期待“弯道超车”。近期,广东接连出台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,定下了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1万亿元的“小目标”。

 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,因为用电高峰在白天,晚上用电比白天便宜。解决电力供需的时间错配问题是储能的主要用途。简单来说,储能可以比作一个“超级充电宝”,用电少时把能量存储起来,需要用电时把电能释放出来。

  有新型储能,自然有“旧型”储能,也就是抽水蓄能。所以新型储能一般指:除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,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、液流、飞轮、压缩空气、氢(氨)储能、热(冷)储能等。

  这并不意味着就是“昨日黄花”,在技术成熟、商业模式等方面抽水蓄能依旧保持先发优势,但其存在建设周期长、工程建设难度大等问题。

  就以建设周期为例,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周期通常为6至8年,新型储能中的电化学储能项目建设周期为3至6个月,新型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为1.5至2年。

  国家政策直接给出答案: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印发的《十四五“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”》提出,到2025年,中国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,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,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,系统成本降低30%以上,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。

  单是广东,就定下1万亿元的“小目标”。《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提出,到2027年,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。

  如今,从我国出口“新三样”变成了锂离子、电动载人汽车、太阳能电池,就能初见其锋芒,都与新型储能直接相关。

  公开数据显示,2022年,我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6.9GW/15.3GWh,超过过去十年装机量的总和,跃居全球第一。我国涉及储能产业的注册企业已超8万家。

  “头部玩家”动作连连。如今年4月,电动车生产商特斯拉宣布加码投资,将在上海新建储能超级工厂。该工厂将规划生产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,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1万台,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(GWh)。

  二线城市也争先恐后。常州、长沙、宁德等地已经早早布局,更多城市纷纷发布储能产业支持政策。其中,长沙2022年先进储能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,先进储能材料企业约150家,数量居全国第二。

  “有矿”的三四线城市也期望“弯道超车”。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储能发展高峰论坛上,宜宾获授“中国储能产业新高地”称号。依托资源禀赋,宜宾去年储能电池出货量达14.5吉瓦时,占全球出货量10.2%、全国出货量11.15%。

  在深圳,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近80GWh,约占全国的27%,便携式储能占据全国三分之二市场份额。在锂电池产业链上有超4000家企业,占全省四成以上。

  在佛山,今年已迎来星源材质、宁德邦普等多个投资超百亿元的储能及新能源相关产业项目。

  在惠州,本土龙头企业亿纬锂能、德赛电池等持续“加码”,2022年电池产业集群产值866.7亿元,同比增长22%……

  广东明确提出,以广州、深圳、惠州、东莞为重点建设珠江口东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,以肇庆、江门、珠海、中山为重点建设珠江口西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。

  广州“排位”如何?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旗下的赛迪顾问发布了“2022新型储能十大城市/园区研究报告”,评选出2022年新型储能十大城市及十大园区。广州入围十大城市,广州经开区成为十大园区之一。

  对比入围的十大城市,要么是强在汽车、动力电池等产业,要么是创新优势明显、综合能力强,都是未来有望领跑的种子选手。

  作为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,广州提出“制造业立市”,雄厚的产业基础为新型储能产业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生态。

  例如,广州提出全力建设全球领先的“智车之城”。根据规划,2025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超200万辆。众所周知,储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度重合,两者需要的电池、逆变器、热管理等零部件大同小异,能共享产业资源。

  广汽埃安旗下百亿级的因湃电池项目、两期投资将超150亿元的融捷集团、孚能科技年产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……广州也正在“储”力奋进。

  尽管行业前景广阔,但目前新型储能处于有“‘锂’走天下”的情况。数据显示,在目前建设的新型储能项目中,80%以上都是采用锂离子电池技术。

  在行业专家看来,因地制宜是布局该产业亟须考虑的问题,要避免局部细分市场产能过剩的问题,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
  3月以来,广东先后出台《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《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《广东省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实施方案》《广东省促进新型储能电站发展若干措施》,力度之大,可见一斑。

  今年初,广东明确提出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“制造业当家”的战略性支柱产业,并在广州建设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和储能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、先进装备制造集聚区。

  就在6月,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,拟与其控股股东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余四家企业,以货币出资方式设立广州储能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“广州储能”)。

  这是全国首家国企和民企混合所有制的储能集团,其未来走势令人期待。值得注意的是,广州储能的经营范围包括电化学储能、储能电池产业链相关产品制造、氢能“制储加运”等,从诞生之初便在储能技术和领域上“多条腿走路”。

  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动工签约仪式上,黄埔可谓是“主配菜一起端上桌”,带来了广州首个大型光伏制造业项目,还有28个新型储能项目一起“落子”,产业“朋友圈”从最开始就已经形成。

  储能市场的竞争,其实也是地方综合要素的竞争。在项目招引之初,就要考虑到资源匹配性、人才支撑、产业配套等综合因素,发挥一步快、步步快的效果。

  “我们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在光伏产业链‘链主’的带动作用博亚体育,强链延链补链,形成绿色能源发展集聚效应,为推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贡献光伏力量。”李东生充满期待。

  不止如此,全国经开区首个、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区县级“新型储能”专项政策也同步发布。该政策有两大突出亮点:一是政策扶持力度大,单个项目最高奖励1亿元,其次政策扶持范围广,新型储能全产业链条和多场景应用示范均有覆盖。

  完整的新型储能产业链,链链相扣,再加上战略科创平台的支撑、领先的扶持政策和高效的政府服务,这里将成为一片热土。